
6.4. 壓入擒縱叉軸
擒縱叉軸是一根尺寸非常短的軸,其上的銷釘更是短小。 該部件在 NOMOS 自製擒縱系統中扮演著核心角色,因此其尺寸精確度和表面光潔度必須達到極致。它負責將擒縱輪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往返運動,利用每次接觸向擒縱輪傳遞推進脈衝。這看似微小的推進作用,實則包含力與加速度的傳遞,並且需要考慮慣性效應。此外摩擦特性也至關重要。因此,擒縱叉軸的每個細節都必須完美無暇!將擒縱叉軸精確壓入到指定高度,能夠確保擒縱叉在擒縱輪和擺輪之間處於理想位置。經過滾壓處理的樞軸能夠減少軸承部位的摩擦,超精密的公差控制則保證了擒縱叉的極致直線狀態。由此可見,擒縱叉軸儘管尺寸微小,卻對機械腕錶的整體走時精確度起了關鍵的作用。

6.3. 質量保證:觸感測量法
觸感測量法,即使用探針接觸測量物件的方法,也就是說,探測儀器會與測量物件近距離接觸。現代光學測量技術速度快、精準度高,但在腕錶機芯的生產中,單靠光學測量有時是不夠的。光照、表面紋理和反射等等因素都會對光學測量造成影響,甚至降低其準確性。而這就是觸感測量法的用武之地。無論是內徑、外徑、厚度還是整體輪廓、手動還是全自動——只要掌握相應的技巧,觸感測量法幾乎無所不能。只有 NOMOS Glashütte 的專業技師才能熟練、正確地運用多種測量辦法,確保精準度。

6.2. 擺輪游絲末端調整
擺輪游絲末端的彎曲部分也叫「末端曲線」。過去的擺輪游絲甚至還帶有內側末端曲線。末端曲線的作用是將擺輪游絲固定在定位螺柱上,與擺夾板連接固定。此外,改變擺輪游絲的有效長度,就能影響擺輪的擺動頻率。因此末端曲線還常用於快速調整腕錶的走時速度。為了確保調節過程穩定、精準、均勻,末端曲線到中心點需具備完美的幾何半徑。製錶師必須擁有敏銳的眼力、穩定的手法和豐富的經驗,才能處理好擺輪游絲末端曲線。

6.1. 噴砂
機芯夾板、四分之三夾板、擺夾板……幾乎所有 NOMOS 框架機芯零件都能登上這台無須排隊的「旋轉木馬」。同時,零件還會經歷溫和、完整的噴砂處理。這裡的「砂」並非普通沙礫,而是非常細膩的銅屑。噴砂可以熨平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表面紋理,不僅能提高美觀程度,也有助於光學測量和計算。此外,噴砂後的零件表面比較均勻,邊緣也更圓潤,讓後續的打磨拋光更輕鬆,效果也更好。噴砂處理非常奇妙,值得一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