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件製造

NOMOS Glashütte 的機芯零件大多由自家工坊親自製造,包括小齒輪、傳動輪、齒輪組,甚至精密脆弱的 NOMOS 自製擒縱系統專用擺輪。銑削加工、線蝕切割、寶石鑲嵌與精密打磨等工藝,也均在內部完成。作為一家製錶廠,NOMOS 堅持實現獨立自主,直至每一個細節。
車削工作室
黃銅、鋼材,以及用於擺輪的銅合金 Declafor,構成了我們製錶工藝的基礎材料。這些旋轉金屬棒材在加工過程中可能需用到多達二十種不同工具,才能製造出微小的機芯零件——所要求的精準度,在其他行業中幾乎難以見到。
精確至千分之一毫米
工作室所採用的製造公差精準度可達微米級。在某些部位,允許的誤差不得超過兩微米——也就是千分之二毫米,幾乎只是金箔厚度的五分之一。五台計算機控制的車床與持續不斷的品管,共同確保加工結果的高度精確。
擺輪的製造
擺輪的製造本身就是一門獨立的工藝。全球只有極少數製錶廠具備大規模生產擺輪的能力。其結構複雜,且必須達到完美的動平衡,才能確保這顆機械腕錶的「心臟」跳動精準有序。

平衡輪的車床加工。
切削齒輪齒形
齒輪的性能取決於齒形的結構與角度。NOMOS 在齒形輪廓的研發上投入大量精力,旨在實現最優的動力傳輸效率——並取得了顯著成果:neomatik 創新自動機芯齒輪的傳動效率高達約 95%。
齒輪切削機運轉中:工件被固定在主軸之間進行加工。

DUW 3001 自動機芯中的錶冠輪與中間傳動輪。
品質保障
每一枚齒輪都由人工逐一裝入齒輪切削機進行加工。而每生產五十枚齒輪,就會進行一次抽檢。品質保障是 NOMOS 零件製造的核心環節之一。根據不同零件的特性,有時進行抽樣檢測,有時則執行覆蓋率高達 100% 的全面檢測。
銑削工作室
NOMOS 的機芯從零開始,在自有設施內精密打造。當然,夾板和橋板也全部由內部銑削完成。每一道導軌、每一個孔位,都經過事先精確計算。零件在一面加工完成後,會由人工進行去焊刺與打磨處理。機器一次最多可處理裝有 20 枚毛坯的送料盤,並連續運行長達八小時。

在格拉蘇蒂四分之三夾板下方,擺輪依然清晰可見。
四分之三夾板
四分之三夾板是格拉蘇蒂傳統製錶工藝的重要特徵。早在 1865 年,費迪南·阿道夫·朗格(Ferdinand Adolph Lange)便採用單一夾板結構,取代多枚橋板,用以固定大小齒輪的位置。這種結構不僅穩定性極高,設計也更為簡潔——前提是各個零件之間的協同必須經過精密計算並準確執行。
線蝕切割加工
結構纖細、形態精密的零件採用線切割工藝進行加工。這個過程利用直徑僅 0.1 毫米的極細黃銅絲,在離子水環境中從鋼製毛坯堆中精準切割出所需部件——包括微小的校正星輪、時標、錶盤固定架等多個關鍵零件。
精美的「邊角料」
那些切割剩下的金屬毛坯,美得讓人捨不得丟棄。因此,我們有時會為它們鍍金,加上皮革繩,將之變成書籤或節日裝飾品,賦予它們新的生命。

NOMOS 聖誕樹掛飾

抛光工藝
鑲嵌紅寶石、倒角修邊、精緻打磨——在拋光部門中,一切工作都圍繞著 NOMOS 機芯零件的美感與精巧展開。
掛滿格拉蘇蒂日暉紋拋光齒輪的工具架。
精緻打磨
格拉蘇蒂條紋、光芒放射紋,或細緻的日暉紋拋光:在過去,工匠們會巧妙地對零件表面進行粗化處理,以吸附灰塵。而需要保持無塵的部位,則會進行拋光處理。如今,腕錶錶殼已能有效防止灰塵進入,但這些拋光工藝依舊保留——不僅令人賞心悅目,更是傳統製錶技藝的重要標誌。

帶有精緻日暉紋打磨的 DUW 4601 日期機芯。